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党的领导核心的确立,实际上就是从某种人格化的角度代表了当代中国的文化自信,代表了中国共产党的自信。在“七一”讲话中,总书记正式提出“文化自信”,他指出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而且作为文化自信是更基本的自信、更基础的自信。在全国文联大会上,总书记对文化自信又做了一个更系统的表述,作为更基础的自信和更基本的力量,能不能坚持文化自信,关系国家的民族命运,关系国家文化安全,关系民族精神独立性。同时,王岐山书记最近也发表署名文章讲到,文化自信是对中国特色最好的诠释,这个结论实际上是对总书记文化自信思想的一种呼应,也是从理论角度对六中全会精神的一种表述。因而,这就对文化自信的内涵本身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一,对文化自信的概念说明。文化自信作为一个新的概念,表明文化自信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外在相关性,而是内在规定性。它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也规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未来发展的方向和愿景。
第二,对文化自信的理论论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整体内涵的深层的历史过程来看。我们过去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解,基本上是从道路、制度、理论的角度来讲的。然而,总书记的“七一”讲话把这个三位一体推到四位一体。因而,文化自信是一个总体性概念、它是继承和整合前三个维度基础上一个总体,我想这是一个论证维度。第二个论证维度,还可以从中国的发展战略讲起。当前,中国的发展战略主题是“小康”,但在“小康”之后我们还需要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做出进一步规范,那么“文化自信”就为这种规范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标准。
第三,对文化自信的实践论证。在中国作为大国崛起与民族复兴的过程中,我们统筹国际国内的自信是如何形成的呢?这里至少还有这样几个阶段。第一阶段,对内需和外需的平衡。平衡内需和外需表面上看是一个经济战略的问题,但本质上也是对中国价值的一种选择,这构成了我们自信的基础。第二阶段,对“引进来”与“走出去”的平衡。当中国开始具有一定的制造业基础,并具备一定产品竞争力的时候,我们看到中国正试图走向国际舞台,这是我们自信的行动。第三阶段,最典型例证可以通过“一带一路”体现出来,我们是从原来的参与全球化、最大限度地争取全球化的正面效益,到今天我们参与、推动、全球治理规则的转变,参与全球治理秩序的形成,中国具有了形成新规则甚至更为主导性的力量,这也是我们自信的展现。
因而,从学术的角度、从思想的角度、从实践的角度去学习总书记的文化自信重要论述,对我们理论工作者而言是非常必要的。
- 上一篇:没有了
- 下一篇:坚定文化自信要处理好四个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