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文化自信要处理好四个关系
日期:2022-12-10  作者:罗宗毅 来源:  浏览量:0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的重大政治成果就是明确了习近平总书记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全会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为主题主线,审议通过了《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修订了《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全会坚持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紧密结合、依规治党和以德治党相统一,集中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思想的显著特点,为我们坚定“四个自信”提供了新的强大政治支撑和理论支撑。

  今年七月,在建党95周年庆祝大会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文化自信成为继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之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第四个自信”。这三个“更”也显示出文化自信在“四个自信”中的重要地位。坚定文化自信,就要坚定对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就要坚定对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自信,因为在它们中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深刻理解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个自信”重要论述的精神实质,研究好坚定文化自信与其他三个自信的内在逻辑,梳理好继承与扬弃、坚持与发展、比较与选择、党内与党外的辩证关系,可以从宏观视野上把握坚定文化自信的核心要义。

  第一,要处理好继承与扬弃的关系。中华民族有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它能夯实中国人底气、增强中国人的骨气,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诸如“精忠报国”的爱国情怀、“先忧后乐”的民本思想、“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革故鼎新”的创新精神、“民惟邦本”的治国理念,等等,一直是中华民族奋发进取的精神动力和治国理政的思想渊源,同时,我们也要看到,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传统文化中也有一些封闭落后、不合时宜、阻碍发展的“糟粕”存在,这就要求我们处理好继承与扬弃的关系,提升文化鉴别力,分清糟粕和精华,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大力弘扬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成分,自觉推进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发展,自觉抵制“糟粕”的影响和侵蚀。

  第二,要处理好坚持和发展的关系。“老祖宗不能丢、大道理还要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定不能丢,丢了就丧失根本。”“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能丢,丢了就不是社会主义。” 坚定文化自信就要始终不渝地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工作做好,自觉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继续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更好地发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当代文化建设中的指导作用,可以说,坚定文化自信的过程本身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具体实践。

  第三,要处理好比较与选择的关系。任何一种文化都有它的优势与缺陷,甚至同一个特点,在一定的范围内是积极的,超过某一限度,就会成为阻碍社会发展的消极因素。中西方文化均源远流长、气象万千,两种文化都经历了几千年历史的发展演化才成型。我们要在新的历史坐标上亮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文化旗帜”、建立起当代中国人的“文化大厦”,一方面要以高度的文化自信和博大的胸怀对待世界各地的优秀文化,吸纳百家之长,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另一方面要有自己的“主心骨”,善于鉴别不同性质的文化,自觉抵制腐朽的思想文化,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

  第四,要处理好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和全民文化建设的关系。先进的党内政治文化是我们党发展壮大的丰厚土壤。中国共产党是由先进文化孕育而生的,又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这决定了我们坚定文化自信,必须高度重视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必须不断以良好的政治文化涵养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不断以先进的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强党兴党,大力倡导和弘扬忠诚老实、光明坦荡、公道正派、实事求是、艰苦奋斗、清正廉洁等价值观,实现思想建党、制度治党、文化强党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同时,以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为标杆和示范,指引和带动全民文化建设,推动形成积极向上、公平正义、团结友爱的社会整体文化氛围。作为党员干部,就要善于打造行之有效的平台和载体,让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到文化建设中,使中华文化的向心力、革命文化的影响力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创新力、凝聚力充分展现出来,让优秀文化融入每个人的血脉,影响每个人的思维。

  坚定文化自信,归根结底是为了实现文化自强。我们要牢记“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的重要方针,高举文化旗帜,坚守精神高地,培植好、疏浚好我们文化自信的“木之本”“水之源”,以强大的文化自信的底气,支撑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滋养当代中国的发展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