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校辅导员网络培训示范班优秀研修成果展(一)
日期:2020-05-08  作者:[db:发布人] 来源:  浏览量:1880

辅导员对心理问题类学生管理思考

人文艺术学院  赵世杰

新时代下,高校辅导员肩负着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大责任与使命,是学生成长成才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职业神圣且伟大。但纵观当下,高校辅导员岗位普遍流动性大,更加年轻化,工作履历、生活阅历尚浅,非思政类、心理学、教育学等相关专业毕业者较多,因此在处理心理问题类学生工作中经验略显不足。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及环境变化,心理问题已成为高校学生的突出问题,且该类学生比例还呈进一步增加趋势,作为高校辅导员要极为重视。尤其在当下疫情防控期间,学生进行居家学习生活,与家庭的长时间相处,矛盾冲突,严格管教,放任自由等都容易造成心理影响。

一、辅导员队伍培养与自身提升

从高校层面,我认为要针对辅导员队伍现状,分批次设立完善的心理学知识培训工作,就如同本次辅导员网络培训一样,模块清晰,内容针对性强。要从什么属于心理疾病概念,到如何排查该类学生,以及心理疾病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培养等,真正为辅导员工作能力提升铺设平台。其次,高校也要鼓励辅导员队伍进行思政专业、心理学专业的进修学习,为辅导员队伍的成长搭建平台,达到用所学知识服务本职工作。

从个人层面,“打铁还需自身硬”,辅导员工作要能够俯下身子,查漏补缺,及时学习相关专业知识,用理论丰富头脑,并能将理论很好的结合到实际工作中。还要做到不惧事、不怕事,部分辅导员在遇到心理问题类学生突发事件时,出现惊慌失措,情绪焦虑等状态,这是不可取的。我们不能指望用事件积累经验,要学会从案例中吸收经验,作为学生的老师,长时间与学生在一起,要能够临危不惧,敢于担当,找出问题、找准问题,将问题妥善解决。  

二、针对心理问题学生分类建档

从职业层面,高校辅导员肩负着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的工作职责,但辅导员岗位更换频繁,流动性大,在学生管理工作中便会出现脱节现象,但此类学生的教育引导刻不容缓,并要定期谈话、及时跟踪。我认为可对于心理问题类学生做出分类建档,便于新辅导员的跟进指导。对于建档的信息应该包括:学生家庭关系、疾病诱因、医生诊断、校院级心理辅导记录、是否用药、已用药周期、学业成绩、班级宿舍成员间关系、家校联系记录等等,每一项记录都不容忽视,且要尽可能的详细完整。只有全面掌握此类学生的信息,才能有效把握学生的个人状况,第一时间做出预判与干预,为学习生活做好基础。

三、开展好心理问题学生的家校联系

对于心理问题类学生的家庭联系,部分家长对心理疾病不了解,甚至没有概念,单纯认为是孩子想的太多,一时想不开,开导一下就好了;还有家庭知道一些概念的会难以置信自己孩子会有心理疾病,当提出建议去医院进行干预时,他们强烈反对,逃避问题。我们首先要让家庭接受孩子心理问题的存在,可以通过举例加以说明。

其次,心理问题学生诱因多数在于家庭,从孩子健康角度考虑,要劝其父母正视问题,并能够做出自身行为改变。比如,收起坏脾气与恶习惯,把时间多放到家庭中与孩子建立情感联结。每个孩子都有被自己父母认同的渴望,父母的认同,在行为上表现为接纳、支持、鼓励、适度赞美等能给孩子带来力量的正面表现,这就是所谓的“保持性环境”,从心理问题的根源处解决问题,才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最后,针对心理问题较为严重的学生,我们要认识到这不是一味引导教育的问题,而是一种疾病,要引导家长及时带学生到正规的专科医院进行心理干预治疗,不可耽误最佳治疗时机,尽快采用专业手段进行指标检测,通过职业的心理治疗师介入帮助孩子减缓心理疾病,当心理问题已达到比较严重者,要视情况进行休学,系统进行专业的治疗,待好转后再进行学业学习。

四、结语

通过辅导员网络课程学习,引起了自身对于心理问题类学生管理的一些思考,今后还要认真积累心理学专业知识,为学生的成长成才做好引路人,为学生的身心健康保驾护航。本次全国辅导员网络培训班课件内容丰富、直播新颖,贴近辅导员工作实际,犹如一场及时雨给高校辅导员带来了职业能力的全面提升,让自己更是坚定初心做好学生的“辅、导、员”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