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励志成为新时代奋斗者的标配
日期:2018-05-15  作者:[db:发布人] 来源:  浏览量:3583

(来源:中国青年网)

励志,是习近平总书记经常和青年谈论的话题之一。

5月2日,五四青年节即将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其中,他对青年表达出内心的期盼与嘱托,特别要求,当代青年“要励志,立鸿鹄志,做奋斗者。”

去年五四青年节前夕,在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本科二年级2班团支部主题团日活动上,习近平总书记也曾告诫同学们:“立志是一切开始的前提,青年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

短短数语,蕴含着十分深刻的思想内涵,引起广大青年的共鸣。如何将一个人的“小我”融入到新时代的“大我”之中,习近平总书记给青年们指明了方向。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从“万事起于忽微”的辩证角度来看,人生这栋建筑的拔地而起,需要一砖一瓦的搭建,更需要四梁八柱的支撑。人生建筑要“欲穷千里目”,就需在志向方面“更上一层楼”。

纵览人类的历史长河,会发现,伟大人物总会有立志的“关键词”倾吐而出:陈涉在田间地头上就发出“燕雀安知鸿鹄之志”的感慨;曹操在知天命的年纪还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雄心;人生最低谷时的贝多芬发誓“要扼住命运的咽喉”;爱迪生把“为人类造福”作为自己的应尽义务……志向越大,成就越大。它加持着立志者穿过激流险滩,越过高山平原,最终达到彼岸,站在巅峰。

有青年或许会说,伟大人物都已经“上墙”,他们的成就盖棺定论,这种人生赢家的立志模式可阅读,但似乎在现实中没有可复制的执行空间。尤其是在当下的社会转型期,不少人更多考虑的是如何尽快完成经济的独立,这是压倒一切的愿景。“最初的梦想”,仿佛也仅成了流行歌词里的哼唱。

立志,真就这般可有可无吗?被誉为“千年思想家”的马克思,在青年时期同样面临着经济拮据的困惑。几个星期都吃马铃薯,黄昏时分被房东要求搬出住所,这样生活在尘埃里的经历,让现在的青年都要唏嘘一番。但正是远大志向的精神支撑,帮助马克思度过艰难的时期,才有后来他深刻改变世界的不朽之功。

马克思的毕业论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一文中,就提出“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青少年若从小立大志,彼时不会是“于无声处听惊雷”,但人生轨迹大不同,在此刻已是注定。

伟人立志的启示具有“普惠性”。对于芸芸青年而言,立志,不是仅让血液沸腾一个晚上的冲锋口号,而是要用奋斗进行的明确注脚,是绝对的人生刚需。立志最大的价值,就是赋予独立的人格思考,让青年们明白努力的意义、拼搏的喜悦、挫折的磨砺、失败的反思,从而跳出先天设置的人生周期,收获更多惊喜、拥有更多成长。

立志,就要立大志。从时代的立意出发,从大背景之下找到小落脚。一个人的志向,只有同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相结合才有意义;一个人的追求,只有同社会的需要和人民的利益相一致才有价值。

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奋斗,是打通志向与成就的唯一路径。

立志之后更要励志,集中心思和力量致力于既定的目标。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1939年5月,毛泽东同志在延安庆贺模范青年大会上说:“中国的青年运动有很好的革命传统,这个传统就是‘永久奋斗’。我们共产党是继承这个传统的,现在传下来了,以后更要继续传下去。”这也再次激励今日之青年要培养奋斗精神,做到理想坚定,信念执着,不怕困难,勇于开拓,顽强拼搏,永不气馁。第22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里,既有大学学院的副院长,也有山区农村里的大学生村官;有驰骋跑道的田径运动员,也有坚守铁路的值班员。他们的志向不尽相同,但励志奋斗的姿态却是整齐划一。他们把志向立于新时代,他们用奋斗赢得新作为,从“小”中写出了“大”,也就此走向更加广阔的干事创业舞台。

立鸿鹄志,做奋斗者,才能不负于新时代。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每个青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是难得的人生际遇。习近平总书记说:“每个青年都应该珍惜这个伟大时代,做新时代的奋斗者。”励志的话语,是立志的指引。以此为令,我们再出发。(作者:谢伟锋)